在譜寫交通強國建設民航新篇章的進程中,與無人化有關的技術和設備的廣泛應用,正引領著行業朝更加高效、安全、智能的方向發展。在機場,旅客通過各種自助設備便捷出行;在飛機上,創新技術正重塑飛行操作的傳統模式;在日常生活中,無人機正為生活的各個方面帶來新的體驗。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,無人化正成為民航的新趨勢之一。無人機坪、自動駕駛、無人機……一項項成果在民航領域的應用不僅代表著技術的進步,更預示著未來航空出行的新模式和民航運行的新未來。
出行更高效 技術成為“好伴侶”
對普通旅客來說,民航的各項技術進步與先進應用的變化,最直接的體現是購票經歷的變化。
上世紀90年代以前,購買機票的程序極為煩瑣,只有職務到達一定級別的人,才可以憑借單位的介紹信來機場預訂機票,而那時的機票全靠人工手寫。到了2000年,隨著我國第一張電子客票的推出,人們購票后只需要拿著身份證,就可以去機場值機柜臺直接兌換登機牌。如今,旅客在手機上購買機票后,即可通過航空公司的App辦理值機手續、選擇座位。
旅客購買機票實現了現金—網銀—手機支付的“三段跳”,需要人工介入的環節也越來越少,無人化的購票體驗提高了出行效率。
從購票開始的無人化體驗只是出行流程無人化眾多步驟的冰山一角。
“在那個人工操作的年代,首先配載員會做好這個航班的座位安排,告訴值機柜臺有沒有限載、哪些座位可以值機,然后柜臺照著做好一張張座位標簽。待旅客來值機時,地服人員核對完紙質機票和第一代身份證,在手工制作的登機牌與行李牌上手動蓋章、手工貼好座位號,交給旅客,如此才能做好一份登機憑證。每位旅客的值機信息也都要手工記錄、提交。”東航地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。
所以,那時坐飛機,旅客要想像如今一樣早早值機過檢、到航站樓內的店鋪“買買買”是不可能的。現在,技術助力出行少人化、無人化,帶來了更加便捷的體驗。
從旅客踏進航站樓大門的那一刻起,便不再需要問東問西。如今的機場導覽服務利用虛擬現實(VR)和增強現實(AR)技術,整合機場的各種信息,為旅客提供最直觀、最便捷的導航服務。福州機場和廣州白云機場推出了AR地圖服務,幫助旅客在航站樓內快速找到各個流程的目的地。
在機場候機大廳內,根據自助服務設備的指示牌或相關標識,找到自助值機、自助托運或自助登機等自助服務設備后,無人化的自助服務帶來的是別樣體驗。在自助服務終端上,旅客可通過觸摸屏幕選擇值機、行李托運、登機牌打印等服務,然后按照屏幕上的指示輸入航班和個人信息,完成身份驗證。接下來,選擇座位并確認行李托運詳情,系統將生成并打印登機牌和行李標簽。整個流程無須人工干預,快速高效。
“您已完成值機,該航班的登機口為B205,當前安檢排隊時間為5分鐘~8分鐘,安檢后步行前往登機口的時間預計為5分鐘~10分鐘。”完成值機后,這樣一條信息會被推送至旅客的手機上。
之后,旅客在自動化安檢通道通過先進的生物識別技術,如人臉識別系統,便可高效而精準地進行身份驗證。同時,在安檢過程中,智能X光機和三維成像技術的應用,能夠檢測出旅客行李中的違禁品和潛在威脅。
通過安檢后,自助體驗的結束也是航站樓之旅的開始。旅客在航站樓內各個店鋪和餐廳“逛吃”自不必多說,越來越多的“網紅”景點也開始進駐航站樓: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中轉休息廳,包含“山水巴渝”“文化巴渝”內容的展示墻為往來旅客展示了縉云山、金佛山、三峽等重慶景點;在喀什機場T2航站樓,全新打造的景觀長廊一步一景,讓人仿佛置身于喀什特色文旅景點之中……
飛行更智能 技術成為“好助手”
在民航運行中,無人不等于沒有人。每一次旅行都需要旅客親身參與,每一個航班也需要地勤人員、管制人員、飛行員與空乘人員等共同為旅客打造舒適旅程。
在天空中,技術正在讓飛行變得與之前迥然不同。
每時每刻,一架架飛機沿著各自的航路有序飛行。這得益于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對海量的航班數據、氣象數據、空域使用情況等信息進行分析和學習,預測空中交通流量。在此基礎上,系統可以自動制訂最優的航班調度計劃,提高空域利用率和航班準點率,減少航班延誤和空中擁堵。
四維航跡為傳統三維坐標空間增添了時間維度,如此,便能讓每一次飛行更精確地把握每一個節點,確保準時到達目的地。對時間的精準把控,不僅最大限度減少了燃油消耗對環境的影響,更為航空飛行帶來全新的可能。
如同為飛機繪制了一幅精確而動態的時空地圖,四維航跡為空中管理擺脫人工算力困擾帶來了更為智慧的輔助決策。通過衛星導航、航空數據通信和智能算法,每一架飛機可以按照四維空間中規劃出的最優飛行路徑飛行。在這一路徑上,飛機不僅能以更加節能、高效的方式飛行,還能精準地預知和避開潛在的沖突區域,極大地提高了飛行的安全性。
與此同時,越來越多的空中變革正在發生:駕駛艙內,增強視景系統將飛行數據、導航信息、氣象信息等實時顯示在飛行員的視野中,幫助飛行員更好地了解飛行情況和周邊環境;模擬機中,飛行員通過佩戴虛擬現實設備,可以在虛擬的飛行環境中進行訓練……
在地面,越來越多的無人技術的應用,正在助力民航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,提高運行效率。
鄂州機場在建設過程中推動了少人機坪從概念變為現實。在云端,通過云端調度系統,實現對飛機、車輛、人員以及無動力設備等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,確保所有信息都在統一的系統內進行交互;在場端,利用高清攝像頭、傳感器等設備,對機坪進行全方位、全天候監控,及時發現并處理異常情況;在車端,自動駕駛車輛和設備在機坪上可以執行貨物裝卸、設備搬運等各種任務。
在少人機坪上,大量地勤人員忙碌的場景正被高效的自動化設備和智能系統取代。先進的傳感器網絡遍布整個機坪,實時監測著每一個角落的動態。這些傳感器能夠精確感知飛機的位置、狀態以及周圍環境的變化,為機坪安全運行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。
但少人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人的參與。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在監控室內,通過先進的監控系統對機坪上的各項操作進行遠程監控和管理。他們會在必要時進行干預,確保整個流程安全、順暢。同時,這些工作人員也負責對自動化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升級,以保證其始終處于最佳運行狀態。
此外,高效、智慧的運行體現在機場的方方面面。自動化機庫管理系統集成了多項自動化技術,能夠自動完成飛機入庫、出庫、停放位置調整等任務;智能貨站管理系統運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機場貨站進行全面管理和優化,實時監控貨物的運輸狀態、存儲位置和溫度濕度等環境參數,自動完成貨物分揀、打包和配送等;自動化跑道檢測系統利用高精度傳感器和圖像處理技術,對跑道表面進行實時掃描和檢測,從而準確識別出跑道上的裂紋、坑洼等損傷情況,并自動生成檢測報告、提出維修建議。
無人機更普及 技術成為“新動力”
提起無人技術對生活的改變,就不能不提方興未艾的無人機。
“您的無人機飛行已經獲得許可”。
旅游愛好者可以攜帶一架無人機,在美麗的自然風光中放飛它,從高空俯瞰大地,拍攝出令人驚嘆的照片和視頻。無論是雄偉的山脈、廣袤的草原還是湛藍的大海,無人機都能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出大自然的壯麗之美。攝影愛好者也紛紛拿起無人機,用它來捕捉以往難以拍攝到的畫面,為自己的作品增添更多創意和震撼。
“您好,這盤松茸于今日14時20分到店,是使用無人機直接由產地運送而來的”。
通過無人機運送食材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。急救物資、血液樣本、特色農產品、普通外賣……近年來,無人機配送正助力“萬物到家”。2018年,順豐獲得了國內首張無人機航空運營(試點)許可證,2023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了低空物流配送大規模常態化運營。目前,順豐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低空物流日均運營單量超2萬單,普通快遞也能使用無人機運輸。
在深圳的天空中,無人機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。快遞小哥不再騎著摩托車在擁堵的街道上穿梭,取而代之的是一架架小巧的快遞無人機。截至2024年6月底,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、上海、廣州等城市開通31條航線,累計完成訂單超30萬單。即時零售配送服務覆蓋辦公、社區、景區、市政公園、校園、圖書館等多種場景,可為用戶配送9.2萬種商品。你可能正在家中期待一份重要的文件,不一會兒,就聽到窗外傳來一陣輕微的嗡嗡聲,一架無人機穩穩地降落在家附近的無人機接收站,帶來了你期待已久的包裹。
無人機以其獨特的空中優勢、智能化操控和高效能執行任務的能力,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。從農業生產的智能化到物流配送的高效化,從娛樂創作的新視野到公共安全的強化,無人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。
在廣袤的農田上,一架小巧卻功能強大的無人機嗡嗡作響,輕盈地飛過一片片莊稼地。它可不是在隨意飛行,而是在進行精準的農田監測。通過搭載的高清攝像頭和多光譜傳感器,無人機能夠快速掃描整個農田,檢測農作物的生長情況、病蟲害情況以及土壤濕度等關鍵信息。農民不再需要親自走過每一寸土地進行查看,只要坐在家中,通過手機或電腦接收無人機傳輸回來的數據,便可準確了解農田的情況,及時采取相應措施。
在智慧城市建設中,無人機更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實際應用價值,它們被廣泛應用于城市交通管理、環境監測、公共安全、基礎設施維護等多個領域。通過搭載環境監測傳感器和高清攝像頭等設備,無人機能夠實現對城市大氣、水體、噪聲污染等全方位、高頻率的監測;它們還能在橋梁、高壓電線等基礎設施巡檢中發揮重要作用,提高檢查效率和安全性。
在公共安全領域,無人機更成為城市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的重要力量。當災難發生時,道路可能被損毀,人員難以進入災區。無人機便成為救援人員的“眼睛”和“助手”,它可以迅速飛抵災區上空,實時傳輸災區的圖像和視頻,讓救援指揮中心能夠第一時間了解災情,制訂最有效的救援方案。
無人機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高科技產品,如今已經深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,為我們帶來便捷、高效和驚喜。它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,開啟了未來生活的大門,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更多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中的場景,將一步步照進現實。(中國民航報 記者張人尹)